|
水質藍綠藻傳感器通過光學原理檢測水體中藍綠藻濃度,其探頭表面與光學部件若被污染物覆蓋,會遮擋光路、干擾信號,導致檢測數據偏低或波動。常見污染物包括藻類附著層、泥沙、生物黏膜、油污等,清洗需遵循“溫和清潔、保護敏感部件”原則,避免損傷傳感器涂層或光學元件,以下梳理完整清洗流程與要點。 一、清洗前的準備工作 清洗前需做好設備停機、工具準備與安全防護,為后續清潔奠定基礎: 首先關閉傳感器電源或斷開與監測系統的連接,避免清洗時觸電或損壞電路;若傳感器安裝在水體中,需緩慢將其取出,過程中避免碰撞探頭(防止污染物脫落時劃傷表面),放置在鋪有軟布的工作臺面(避免硬質臺面磨損探頭)。 準備專用清洗工具:選擇軟毛刷(如羊毛刷、軟尼龍刷,刷毛需柔軟無毛刺)、無塵布(或鏡頭布,避免纖維脫落)、專用中性清潔劑(若傳感器說明書推薦,可選用低濃度無腐蝕清潔劑,若無則用純水)、洗耳球(或低壓沖洗瓶,用于沖洗縫隙);操作人員需佩戴無粉手套,防止手部油脂污染傳感器表面,同時避免直接觸碰光學鏡片或敏感涂層。 此外,需查看傳感器說明書,確認是否有特殊清洗禁忌(如部分傳感器禁止浸泡、特定部件需單獨清潔),避免因操作不當導致傳感器損壞。 二、分步驟清洗方法 根據污染物類型與附著程度,按“先去除松散污染物、再處理頑固污漬”的順序清洗,確保清潔徹底且不損傷傳感器: 1、去除表面松散污染物(泥沙、浮藻) 若傳感器表面附著泥沙、未干結的浮藻,優先采用物理沖洗方式: 用洗耳球吸取純水,輕柔沖洗探頭表面與縫隙(如光學窗口邊緣、安裝接口處),利用水流將松散污染物沖離,避免直接沖刷光學鏡片中心區域(防止水流沖擊導致鏡片偏移);若仍有少量殘留,用軟毛刷蘸純水,以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輕輕刷洗探頭表面,刷毛與探頭保持傾斜角度(避免垂直按壓損傷涂層),重點清潔光學窗口周邊的污染物堆積處,不可用力擦拭或刮蹭。 清洗過程中需保持傳感器直立或傾斜,避免水流滲入傳感器內部(如電纜接口、電路艙),若不慎進水,需立即用無塵布吸干水分,放置在通風干燥處晾干后再進行后續操作。 2、清理頑固污染物(藻類附著層、生物黏膜) 若探頭表面形成厚實的藻類附著層或滑膩的生物黏膜,需用溫和方式軟化后去除: 將無塵布剪成小塊,蘸取少量純水(或說明書推薦的中性清潔劑),輕輕覆蓋在污染物區域,靜置片刻(時間以污染物軟化為宜,不可過長導致清潔劑滲入內部),待附著層松動后,用無塵布沿同一方向輕輕擦拭,過程中避免來回摩擦(防止污染物劃傷傳感器涂層);若黏膜仍未清除,可用軟毛刷蘸稀釋后的中性清潔劑,輕柔刷洗污染區域,刷洗后立即用純水沖洗干凈,確保清潔劑無殘留(殘留清潔劑可能腐蝕涂層或干擾后續檢測)。 對于光學窗口(藍綠藻傳感器的核心部件),需單獨小心清潔:用無塵布蘸純水,以螺旋式軌跡從鏡片中心向邊緣擦拭,去除表面污漬,若有頑固斑點(如干結的藻液),可用洗耳球輕吹,或用無塵布蘸極少量純水反復輕按(不可用力擦拭),確保光學窗口透明無遮擋,避免因清潔不當導致鏡片劃痕。 3、清洗縫隙與接口(防止污染物殘留) 傳感器的電纜接口、安裝縫隙處易堆積污染物,若不清理會導致接觸不良或腐蝕部件: 用洗耳球對準縫隙處輕輕吹氣,將內部灰塵、細小污染物吹出;若縫隙較深,可用軟毛刷的細毛輕輕伸入縫隙,輕柔掃動(避免刷毛斷裂卡在內部),再用洗耳球吹凈;電纜接口處若有油污或污漬,用無塵布蘸少量純水擦拭,不可使用清潔劑(防止腐蝕接口金屬部件),清潔后用干布吸干水分,確保接口干燥無殘留。 三、清洗后的驗證與維護 清洗完成后需進行狀態檢查與性能驗證,確保傳感器恢復正常功能: 首先觀察傳感器表面與光學窗口,確認無污染物殘留、無劃痕或涂層損傷;隨后將傳感器重新連接電源(或接入監測系統),進行空載測試,查看指示燈狀態與初始信號是否正常(如光學信號是否穩定、無異常報警);若條件允許,可將傳感器放入已知濃度的藍綠藻標準溶液中,檢測數據是否與標準值一致,若數據偏差在允許范圍,說明清洗有效;若數據仍異常,需排查是否有內部污染(如光學部件內部進污),此時需聯系廠家專業維修,不可自行拆解。 清洗后需及時記錄清潔時間、污染物類型、清洗方法與驗證結果,建立維護檔案,便于后續跟蹤傳感器污染規律(如多久需清潔一次、易受哪種污染物影響),提前制定清潔計劃,減少污染對檢測的影響。 四、清洗注意事項 清洗過程中需嚴格遵循以下禁忌,避免損傷傳感器: 禁止使用硬毛刷、鋼絲球、砂紙等硬質工具,或強酸、強堿、有機溶劑(如酒精、丙酮)等腐蝕性清潔劑,這些物質會破壞傳感器表面涂層、腐蝕光學鏡片,導致傳感器永久性損壞;禁止將傳感器整體浸泡在水中(除非說明書明確標注防水等級允許),防止電路進水短路;清潔光學窗口時,不可用手指直接觸摸,避免留下指紋(指紋會干擾光路),若不慎觸碰,需立即用無塵布蘸純水擦拭干凈。 此外,清洗頻率需根據使用環境調整:在藻類密集、泥沙含量高的水體中,需縮短清潔間隔;若傳感器長期未使用,清潔后需按說明書要求儲存(如部分傳感器需套上保護罩、放置在干燥環境),防止再次污染或部件老化。 五、結語 水質藍綠藻傳感器的清洗核心是“溫和清潔、保護敏感部件”,通過規范的準備工作、分步驟清潔與后續驗證,既能徹底去除污染物,恢復傳感器檢測精度,又能延長其使用壽命。日常使用中,需關注傳感器污染跡象(如數據持續偏低、響應變慢),及時清潔,避免污染物長期附著導致清潔難度增加或部件損傷,確保傳感器持續穩定為藍綠藻監測提供可靠數據。
| 水質藍綠藻傳感器被污染了應該如何清洗:http://m.jinkejj.com/newss-9371.html |
|